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畅听+文】相处之道淡如菊、君子之交淡如水;如何圆融地与佛友相处;做人要有榜样的力量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4-8-8 23: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标题即可收听音频】

.

我不想在人间长久地跟别人纠缠,只是想寻求一个真理,找到回天之路

视频bhff- 29.空观是五蕴皆空的基础


师父告诉大家,修行人的出离心非常重要,一定要坚固。今天修出离心,不在乎人间的一切,什么都放得下,不要说几句话了,就算被别人再诽谤、被别人再怎样忌妒,一切如如不动,自然坚固的道心,就拥有修行人的出离心“我不想在人间长久地跟别人纠缠,我在人间只是短短的一生, 想寻求一个真理,来找到回天之路,来找到一个怎样做菩萨救度众生的方法”,你用这种心才能心胸宽广,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放得下,心胸自然宽广。很多人不懂,经常说:“我心胸为什么这么狭小?”因为你没有懂得什么叫真谛,这个真谛一定要理解,眼光要远大,要看到未来。眼前那点利益,眼前那一点名利,眼前的一个面子,能够给你造成多大的伤害,那就说明你的心有多大。没有给你造成伤害,说明你的心像大海般地宽广; 如果一点点事、一句话、一个动作就给你造成了伤害,说明你的心还不够宽广。




关于“相处之道淡如菊、君子之交淡如水”

Wenda20190818   33:56

女听众:师父,您开示中说“相处之道应淡如菊、君子之交淡如水,适度地维持关系才使我们拥有最大的幸福”。您举个例子给我们讲讲“淡如菊”和“淡如水”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


台长答:一样。“淡如菊”,菊花就是清澈无比,但是吃到嘴巴里很清淡的。“淡如水”,菊花比水好一点吗?(菊花比水还有点味)对啊,水都没味了,所以有时候人就承受不了了。“淡如菊花”,就是说看了很漂亮,实际吃到嘴巴里也是很清淡的(在做事情上面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子?)在做事情上你不要过分。不要以为她是你老婆,你就可以随便骂、随便打、随便讲;不要以为他是你老公,你就跟他肆无忌惮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个世界上不管怎么样,说话留三分,吃饭留三分,做事留三分。




君子之交淡如水,距离产生美感

wenda20160529A  42:44

男听众:如何从学佛角度来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友之间也是纯洁的佛缘,我们如何来维持好而不被染着呢?


台长答:“君子之交淡如水”,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做人,人跟人之间的交往要学会相互尊重当你尊重对方的时候,你就非常的平淡。你想想看,你尊敬老师,不会跟老师勾肩搭背,拍拍打打吧?所以尊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尊敬菩萨,也是跟菩萨有一个善缘。今天大家都是佛友,不要过分,相互尊敬,是不是不能随随便便?这个是不是君子之交?(对对对)大家一见面,相互合掌,距离产生美感。你要是天天在一起……很多夫妻为什么不结婚大家开心得不得了,一结婚就吵架?毛病全出来了,臭袜子啊,不洗澡啊,懒惰啊……对方看不惯,嘴巴乱骂人,跟其他的朋友打电的时候说谎、吹牛,老婆在边上一听,“原来你是这块料,你就是这么骗我的”,好了,这不是君子之交,不是淡如水了,这水已经浑浊了。


所以佛友跟佛友之间,距离产生美感。大家保持一定的距离,会有美感的,会有很爱的感觉,但是一接近的话,就没有这种爱的感觉了。因为人跟人之间产生距离,那是由境界产生的,所以人会感觉到非常爱对方,那是像菩萨一样的;如果距离太近,抱抱搂搂的,那不就像畜生了吗?你说畜生在一起能好吗?两个猪抱在一起,两个狗抱在一起,你说能产生美感吗?我这么一分析你就明白了(是是是)你说两个狗在一起臭不臭?两个猪在一起臭不臭?人跟人,如果眼睛一看,大家都看得很美的;人一接近,你今天嘴巴里吃洋葱、吃大蒜……这个口气,身上那种气场,都会感觉的。距离产生美感。




佛友间如何相处才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Wenda20171008B   08:44

男听众:师父,从传统文化上讲,我们修心灵法门的师兄,如何相处才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呢?

台长答:私下不要有什么感情上的交往,只是在佛法上多多地交往,一定不会吵架。问题很多人一看大家都是佛友,私下做生意,私下拉什么了,到最后就拜拜了,不可以的。如果大家一起共修《白话佛法》、一起念经、一起拜佛,你说有什么矛盾?(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与人相处要克己复礼

wenda20160522B  20:27

男听众:师父,看中国教育电视一台,有一位曾经在澳洲东方华语电视台实习过的海归回国就业时,台长就为她写了诚恳的推荐信。这位海归在参加这个职场应聘的节目中,得到了全体面试老师的肯定,成功被企业录取。师父,我们修心灵法门的年轻同修,在大学毕业时如何平衡学佛与工作?在职场就业与人相处,我们学佛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台长答:其实这个女孩子在我们电台做节目的时候,她的确是受到师父不同的教育,就是我经常讲她,不停地讲她,让她学会忍辱精进,学会要谦虚,要学会自己怎么样能够努力,所以她的素质在整个会场上展现出,让人家刮目相看(对对对。全部给了她绿灯,全部都想要她,这种头一次遇到的)这就是说明,要让人家喜欢,就必须要自己学会克己复礼,恢复这个礼礼貌、礼节、礼遇,什么都要懂。一般地,这些孩子如果很善良,如果感觉到他对祖国以后会有很大的贡献,他离开我们电台的时候,师父都会写封推荐信给他。因为他的确是个好孩子,以后为国家会作很多贡献,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去帮助别人,对不对?你是一个坏人的话,我怎么推荐你?(师父,我个人认为您给他们写推荐信真的就是菩萨对他们的加持,因为师父就是人间的菩萨,人间的菩萨写推荐信,找工作真的是不愁了)很容易的,其实加持一下什么都找得到,很多神奇的事情不能在这里一一言表。




没有辨别能力不宜分享同修讲法;不要去人捧人,捧出事情来的

shuohua20161230  12:20

女听众:弟子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同修回答新同修的问题,回答得特别好。这个新同修原本想去法会,但是突然家中有事,他就没去。这个老同修的回答我觉得特别经典,想在广播中给大家读一下,请师父开示。


台长答:少讲少讲,给人家点时间,这个广播现在是师父在弘法,师父没他讲得经典是吧?(经典多了)你们这些都是好好听听师父的就好了(嗯)他如果回答得很好,也是从师父这里学的,你们更应该好好学。不要去人捧人,捧出事情来的。很多人就是,大家捧啊捧啊,捧到后来把人家慧命都断掉了。有几个人能够坚守自己的慧命啊?你这种人是属于不开悟的人,好好念经了(是)跟师父讲话,你还要弄另外一个人跟大家讲讲,你说你开悟不开悟啊?你现在是跟师父在回答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明白)你就是没智慧的人。他是师父的弟子,师父已经在讲了,你还要把弟子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来分享分享”,你是不是有问题啊?(我错了,师父)而且你都不知道他讲得对不对?你认为对的,大家就能分享吗?很多人怎么样做错事情的?就是自己认为对的,给人家分享好了,造口业了。你说说看,你怎么知道他讲的是对的呢?你分享之后,你让别人听进去,人家脑子跟着他一起去想,如果是不如理不如法、是错误的呢?(那我就造业了)你这句话总算讲对了(明白了,师父)所以不要轻易地去相信某一个人讲。你觉得讲得好的,还有很多邪教,他们的弟子都觉得他们的师父讲得很好呢。你有什么辨别能力啊?你能辨别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吗?否则你就不叫弟子,你就不要学了(您说得对,师父)你好好开开悟了。全世界的人听广播都知道你不开悟,只有你自己觉得很开悟,好像问出来的问题很有见地一样的,你这些问题多看看《白话佛法》,都不会问了。你说老实话,看过几本《白话佛法》了?(看到第五册)“第五册了”,你看懂了吗?(没有)你每天看一篇吗?不要吹牛(没有)没有才会问这些题。好好修啊,不开智慧。学佛不能有半点虚假,不能有半点不诚实,否则的话被护法神惩罚起来还要厉害(听懂)没智慧。好好念经,好好看书,多听听台长讲(师父,我错了。谢谢师父)




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同修相处

wenda20160103B  40:03  

男听众:师父,低调做事的同修发现与相反风格的同修很难相处,尤其是在对方做事出现不如理如法的时候。单独给对方指出,对方说:“为什么你觉得我做什么都不对?”低调的同修觉得沟通和误解经常存在,经常为对方背业也是很不值得的,还不如不说。请问这是同修的前世冤结还是修行路上的增上缘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答:两个都有。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与世俱来,也就是说累积的。就像你做了菩萨你还是这个性格,弥勒佛没成佛之前也是这种性格,他做了弥勒佛了也是笑哈哈的,你叫他不笑都不行。济公活佛见恶他就要惩罚,见善他就要帮助,他还是这个性格,你叫他不做都不行的。明白了吗?(哦,明白了)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避实就虚,有时候你知道这个人的性格跟你不一样,跟他性格相好的事情就跟他去多讲,跟他性格不如好的事情就避开他。所以很多人的家庭为什么能够维持,因为太了解对方了,能够知道他可以做的事情去跟他讲,知道他不可以做的事情就别跟他去讲,讲了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很多人说:“哎呀,我也是讲实话,老婆啊,我有实话跟你讲,外面有五个了,你看我不吹牛不打妄语啊。”接下来呢,不打妄语,家里打起来了,呵呵……你说对不对啊?(对对对,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如何圆融地与还未守戒的同修相处;做人要有榜样的力量

Wenda20171015A   00:51  

女听众:师父好,给您请安。学佛人是要守戒的,请问师父,如何平衡我们的慈悲心和守戒律?如何以慈悲的心态圆融地处理和不守戒的同修的关系呢?


台长答:不守戒的同修说明境界还不高,不高的话你只能以慈悲心对待他,希望他以后可能会守戒,会境界提高。只能经常地去度化他,给他作出一个榜样。师父经常跟你们讲,做人要有榜样的力量,你守戒了,他不守戒,慢慢他会看着你的。比方说师父平时有时候跟人家出去,你们这些弟子全部合掌,有些不学的人跟着你们也在那里合掌了,这不就是影响吗?




男女同修相处要当心,多为前世冤结

wenda20131117A  44:57 

女听众:我最近因为换了一个新的工作,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位同修,我去他那边工作的第二天就梦见这位同修欺负我,在梦中有另外的同修帮我打通了台长的电话,然后台长开示说要念86张的小房子,现在已经完成了。并且我每天也帮这位同修念49遍的解结咒,现在感觉我们之间的冤结还是很深的,工作中有一些理念也不是很相同,觉得很难过。


台长答:我想问你一句话,你这个同修是男的女的?(是男的)你去干嘛?谁叫你去的?(去上班)你自己种的这个因,男的就不要去,去干嘛?我跟你们说同修之间,男女一定要当心的!好好客气一点,多念点解结咒慢慢地退出来,很多都是前世的冤结(我现在有的时候就是很抱怨的,总是想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退出来,我跟你讲了(我想向师父忏悔)你自己好好跟观世音菩萨忏悔。退出来再去找工作,搞得不好会有大事情的(好的,我知道了)你自己记住,不管是什么同修,男女就不能在一起,因为很多都是前世的冤结,没有办法的,自己好好克制吧。早一点觉悟,早一点离开,早一点不要害人家也不会害你(我知道了,谢谢师父开示)好好念解结咒,跟菩萨忏悔,然后接下来还要该还的还清楚,跟人家好好地讲。




如何与没学佛的家人相处

Wenda20180225B   58:50

听众:现在学佛之后感觉一下子和家人的感情、交流方面好像没有共同语言了,有时候谈起来觉得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一下子感觉与家人的感情有点陌生或者有点距离。


台长答:就是没度到他们啊,你度到他们就有感情,就有共同语言了,没度到的话当然有距离了。等于是家长没有读大学,你在读大学,家长连个字都不认识的,你说怎么有共同语言啊?比方说家长也在读大学,你也在读大学,大家一起上大学,是不是有共同语言了?(师父,像我们现在还没有度到的家人,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交流,感觉有点陌生,我们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呢?)很简单了,第一,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度家人;第二,自己要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要凭良心,对父母亲,他没有缘分,也要把他当成一个善缘这么来对他好、接近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跟你感情疏远,你还是要买东西给他,请他吃饭,尽量想出方法来对他好。因为你是学佛人,他不学佛(我明白了,就是人间应该做的这种孝道、孝顺都必须要尽到)对啊,你尽到之后他以后慢慢会对你好,他慢慢会接受你这些东西的(好的,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白话佛法》讲的就是心灵之法

wenda20141005A  52:15

女听众:同修说很喜欢看师父的《白话佛法》,当看到第八册的时候,突然领悟到师父讲的佛法就是心法,指向人心,让人破迷开悟,明心见性,请师父慈悲开示这样子理解对吗?


台长答:本身学佛法就是学心灵,佛法就是你的心灵之法。要记住一个人,佛法来指导你的人生就是改变你的心灵,心态平衡、心静如水、心佛合一


 


师父开示“净心”的意义

Wenda20200103   32:05 

男听众:师父,您写的墨宝“净心”,“净心”两个字指的是什么意思?您给大家讲一讲。


台长答:“净”就是要干净。一个人只有干净了才能修心,一个人不干净修什么心?就是任何时候人都要干净——脑子干净、身体干净、环境干净,你的心才能净下来,才能干净,才能平静。所以,修心修心,修的是一个心;心经心经,又是一个心。心是最重要,心是万物之本,万事要改变靠的是你的心(对。师父,这个“净心”与“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联系吗?)有啊,没有欲望了不就干净了嘛(对)“如水”,心如水吗?人家说“心静如水”吗?(对对)被你讲对了(师父,这个“净心”与心经里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联系吗?)就是一个心,就是人的心要管住,心要管住它(好,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梦到观世音菩萨提示在水中找阿摩罗识

Wenda20180128A   19:00 

女听众:同修在上香的时候问观世音菩萨去哪里找阿摩罗识,也就是第九识,菩萨给同修说“在水中找”,意念直接蹦到了脑子里。请师父开示,观世音菩萨说“在水中找”是什么意思?


台长答:还不懂啊?学水,天天供的水,就是心如水一样地平静。师父的座右铭是什么?(“无欲自然心如水”)在哪里啊?是不是在水中找啊?(对)多开点智慧。为什么水最好啊?干净、纯洁,水能够滋润万物,水又柔,但是刚中有柔,水可以摧毁百里长堤,水也可以保护庄稼,所以要学刚柔相济。要保护好自己的本性,就像水一样地平静,水一样地干净、纯洁(明白了。师父总是让我们多喝水、多洗澡,不知道跟这有没有关系?)都有关系。多洗澡的人干净,我昨天说了,人要倒霉之前都有五种情况,其实有一种情况就是不爱干净,邋里邋遢的,这种人一定会倒霉(明白了)




台长开示“上善若水”

wenda20160122  35:23  

男听众:师父,古代先贤圣人都讲要学水,“上善若水”,最上等的善人像水一样柔软,他能利万物而不染,而不辞。请师父开示一下我们怎样做到“上善若水”,像水一样的人呢?


长答:水,第一就是干净,水要干净。不干净的水叫污水,它虽然是水,但是它已经不是属于干净的水。“上善”,就说人的善良应该像水一样干净。你看看水,你把它放在哪里,它就哪里,你让它洗,它就帮你洗;你要喝水了,你离不开水。所以人的善良,也应该随缘。“上善若水”,实际上这种大的善良的人,他的心啊心静如水。所以你看师父最喜欢的一个座右铭就是……(无欲自然心如水)对。还是讲这个“水”字,所以师父的座右铭就是“无欲自然心如水”。因为当你没有欲望,无所谓了,这个心真的像水一样地平静了。你去看看,水有时候在湖面上、在表面上,你看着它你的心会安静下来,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它总是这么在慢慢地流淌。所以有时候,一个人的善良要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实际上“上善若水”里面还包括“源源不断”,因为做善人,善要不断(是不是也是细水长流的意思?)对对对,就是这样。实际上过去四个字可以多重解释的,而且可以解释得非常透彻。你想想看,“上善”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一个善良不是低级的善了。善良怎么有低级?现在很多人传销就是这样,他传销出来的东西为人家身体好吗?也是为人家身体好。但是他不是高级善良,高级善良是我不从你这里拿到任何报酬,不能从你这里拿到任何利益,我对你好,那叫“上善”。那“下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虽然是为你身体好,但是我从你这里会拿到更多的回报的,就不是“上善”了,对不对啊?所以意思就是要像水一样无私地奉献,你要洗,我就帮你洗;你要喝水,我给你喝;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水就是说干净、平静。所以这四个字实际上解释起来也是很复杂的,呵呵(谢谢师父慈悲开示,感恩观世音菩萨)



心静如水,定当解脱

视频bhff- 29.空观是五蕴皆空的基础


心静如水,定当解脱。佛法界说“你定当解脱”:你这个人一定能解脱的,因为你心静如水。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为什么水特别好?水清澈无比、干净,又安静又干净。希望大家学佛,心中要如水般地清净干净的人,他自己的本性中就会慢慢地空,在性空中在性空中活着的人,他就无杂念,很干净。学佛人经常讲,为什么叫性空?本性要空,不要有杂念,不要想得太多。你想得太多的话,自己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什么都想不通,本性不会空的。在性空当中你慢慢地定下来,最后连境界都没有了,你哪来的名相?你哪来人间这么多的杂念和名相?名相都不住了,到最后连寂灭都没有了,灭度都不要,心中完全解脱了,你内心的境界也变成“亦非境界”——它已经不是境界你本身有这个境界,还需要去跟别人解释“我有这个境界”吗?举个简单例子,别人在争吵,你在旁边不跟别人争吵, 你还要去跟别人解释“你看,我没跟你们吵,你们在吵架,我没参与”? 已经完全进入了这个境界中,所以寂灭都没有了,名相都不住了,不住相了。你说“我今天在弘法”——“我”在弘法,“我”还住相;如果我今天已经不住相弘法了——我说了我在弘法,没感觉我在弘法,而我已经在弘法了。

编辑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