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从观修到实修,不同的境界来接收不同的解决方法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5652
发表于 2022-9-17 22: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观修到实修,

不同的境界来接收不同的解决方法

[点击聆听开 示]


Shuohua20140103 09:58

女听众:《随喜功德》这篇文章最后提到“观修”和“实修”,您说“观修”会比较容易一点,因为不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不掺杂个人的喜恶在里面,但是这种“观修”最终还是要落到“实修”上,是不是?


台长答:是这样的。因为你的思维上已经开始修了,你实际的行动上也在修。“观修”实际上就是你的思维在修心。比方说“我的脑子里一直很干净,我要帮助别人,要对别人好”,那你的行为上会不会对人家不好啊?因为你的行为是受到你的思维控制的(有时候观修觉得还好,但是一到实修就不行了)为什么你知道吗?“观修”,因为你的观念还不够牢固,还不够坚强。比方说,你说“我今天要跟孩子谈一谈,这孩子有逆反心理,天天跟爸爸妈妈闹。好,今天我想好了,这孩子很可怜,我一定跟他好好谈一谈”,脑子里想好了,“观修”成功了吧?“好,我今天放下妈妈的姿态,跟他好好谈”,但是实际上一跟他讲话,你马上又发脾气了、不开心了。实际上就是你“观”没有观好,没有把自己的定力完全放在一个让自己不会改变的基础上,定力还是不够啊(那怎么办?再返回观修?)对啦!在想去做这个事情之前,你的信心还不够100%的充足,观修观到50%跑到那里实修的时候,好了,那50%很快就变掉了。如果你观修的时候“我坚决、我一定,哪怕我今天跪下来要把他说好”,100%的信心,那你实修碰到他对你再怎么样的态度都会忍耐,因为你已经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了。用白话讲“什么样我都要付出,无所谓了”,这时候实修就不会出问题了(那观修的时候我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达成这个”,不是又执着了吗?)你这个“执着”是指在境界提升到一定的时候,才能够让自己感觉到“我放下执着”,如果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没有执着,连心都修不好。所以人的误笔就是在学佛当中,把很高深的教授的理论拿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来用,把中学生的理论又放到教授、博士生这个位置上来用。所以佛的理论是在不同层面上,由不同的境界来接收不同的解决方法的(是不是说我在学佛的初期阶段,对自己的要求严一点、执着一点没有关系?)对啦。实际上很多人就是在佛法里面转来转去转不出来,拿菩萨的最高深的理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的理论——“空”,“空了我学什么佛?”“空了我为什么还要拜佛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还叫我们有求必应?观世音菩萨不是‘空’了吗?为什么还要有求必应啊?”不是拿这些理论在套,很多人学了一点东西,一点皮毛,以为懂得佛法的真谛了,搞来搞去,你搞不懂的。举个例子:这里说要打魔,那里说要慈悲,你到底要打魔还是要慈悲啊?


  

更多精彩请点击以下标题


修行

综合

在家

修行

自修

共修


福慧

双修

一门

精进

真修

实修


功德

储备

一世

修成

修行

根基


修行

指正

修行

考核

修成

正果


灭贪

嗔痴

持戒

守戒

忍辱

吃苦


精进

努力

禅修

静定

无念

无相


烦恼

菩提

般若

智慧

境界

超越


境界

超脱

修心

为本

放下

随缘


正法

正道

修行

障碍

如履

薄冰


修行

偏差

神通

邪正

修行

打坐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